管狀帶式輸送機的故障診斷與排除需結合其結構特點和運行工況,采用系統化方法進行分析。以下為常見故障及處理措施:
一、故障診斷
1. 皮帶跑偏:觀察管狀段是否出現橢圓變形或局部展開,檢查導向托輥組角度偏差是否超過±1°,測量空載/負載狀態下偏移量是否超限(通常應≤帶寬5%)。
2. 堵料問題:檢測物料濕度是否超標(一般要求含水率<8%),檢查導料槽密封條磨損間隙是否超過3mm,觀察卸料點清掃器與皮帶接觸壓力是否不足。
3. 異常振動:使用振動檢測儀測量驅動滾筒軸承振動值,正常應<4.5mm/s;檢查托輥轉動靈活性,停滯率超過2%需更換。
4. 接頭異常:采用超聲波探傷檢測硫化接頭分層缺陷,目視檢查階梯式搭接長度是否滿足帶寬的60-70%。
二、排除方法
1. 跑偏校正時,按"跑高不跑低"原則優先調整物料偏載側托輥,每次調整角度不超過2°,采用激光對中儀校準滾筒軸線偏差≤0.5mm/m。
2. 堵料處理需清理管內殘留后,調整導料槽擋板與皮帶間隙至3-5mm,更換硬質合金清掃器,確保接觸壓力達到30-50N/cm。
3. 驅動系統故障應檢查液力耦合器油位(充油量80-90%),聯軸器對中誤差控制在0.1mm以內,減速機溫升超過45℃需換油處理。
4. 定期使用紅外熱像儀檢測滾筒表面溫差,軸承部位溫差>15℃提示潤滑失效,需補充鋰基脂潤滑脂(NLGI 2級)。
三、維護建議
建立基于振動頻譜分析和油液檢測的預測性維護體系,每季度檢測鋼絲繩芯皮帶損傷(檢測斷絲量<5%),每月測量托輥旋轉阻力(應<3N)。雨季加強防潮處理,控制環境濕度<70%,可降低皮帶打滑率40%以上。
通過上述系統性診斷與維護,可使設備運行效率提升至92%以上,故障停機時間減少60%,有效延長輸送帶使用壽命至8-10年。